将本站设为首页
收藏湖湘文学

湖湘文学

首页 书架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重生年代: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> 第362章 奔向光明的未来…

第362章 奔向光明的未来…(1 / 3)

天色蒙蒙亮时,东方泛起一抹鱼肚白,冬日的晨光微弱而清冷。

车队缓缓驶入华阳县火车站的广场,车轮碾过铺着煤渣的地面,发出沙沙的声响。

这个时辰,火车站本应冷冷清清,只有几个早起的搬运工在月台上忙碌。但今日却显得格外不同,站台上整齐地站着几名身着军装的军官,他们身姿笔挺,神情肃穆,似乎在等待着什么重要的人物。

车刚停稳,为首的军官立即快步上前,朝着从车上下来的刘树义、刘树茂立正敬礼,动作干净利落。

“报告首长!一切准备就绪!”军官的声音洪亮有力,在空旷的站台上回荡。

他随即压低声音,简洁地汇报着相关安排。

刘树义、刘树茂回了个军礼,刘树义的随行副官立刻上前,“辛苦了,请带路。”

军官点头,伸手道:“请!”

令人意外的是,对方并没有领着众人走向普通的客运候车厅,而是穿过一个设有士兵站岗的专用通道。

通道两侧的墙壁上刷着斑驳的绿色油漆,地面是粗糙的水泥地,显得格外肃静。

穿过通道,众人来到了站台的另一侧,这里的景象让所有第一次见到的人都不由得屏住了呼吸。

一列与众不同的火车静静地停靠在轨道上。

它比普通客车要长得多,车厢是全封闭的闷罐样式,涂着深绿色的油漆,在晨曦中泛着冷硬的光泽。

最令人惊奇的是,这列火车没有普通客车那样宽敞明亮的车窗,只有在车厢高处设有一些小小的透气孔,以及加固的侧拉门。整个列车散发着一股军事装备特有的硬朗气息,车头上悬挂的军旗在凛冽的晨风中猎猎作响,更添几分威严。

“这就是军列啊!”刘福来忍不住惊叹道,眼睛瞪得老大。

他活了四十多年,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火车。

刘兆丰也是连连称奇:“额的老天爷,这火车长得可真威武!跟个大铁龙似的!”

其他人更是兴奋得不得了。

刘紫苏仰着头,小脸几乎要仰到天上去了,她拽着刘茂财的衣角,激动地嚷嚷:“爸!你看这火车,比咱们在画报上见的还要大!它会不会像故事里说的那样,能日行千里啊?”

刘青松和刘苍岩两个半大小子更是按捺不住好奇心,趁着大人们说话的工夫,悄悄溜到车厢旁边,小心翼翼地伸手触摸冰凉的铁皮车厢。

“这铁皮可真厚实!”

刘青松压低声音对刘苍岩道:“额敲了敲,声音闷闷的,跟咱们村里的铁桶完全不一样!这不会是钢板吧?!”

刘苍岩也跟着摸了摸,入手冰凉,他又锤了一拳。

“哎呦!卧槽!”

“这像是锤在石头上一样咧!!”

“哈哈哈……”

许美娟她们则站在稍远的地方,既好奇又有些畏怯地打量着这个庞然大物。

王凤仪拉着许美娟的胳膊,小声嘀咕:“这火车怎么连个窗户都没有?坐在里面岂不是闷得慌?”

许美娟虽然心里也打鼓,但还是强作镇定:“既然是部队的安排,肯定有他们的道理,咱们跟着走就是了。”

就在这时,

负责接应的军官快步走来,恭敬地对刘树义敬礼,然后说道:“首长,一切安排妥当,请上车!”

随着他的话音,早有战士打开了其中两节车厢的门。

这两节车厢显然经过简单改造,内部加设了长条木板凳,虽然简陋,但还算整洁。

头顶挂着几盏昏黄的电灯,光线虽然暗淡,但足以照亮车厢内部。

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机油、尘土和金属混合的特殊气味,这是常年运输军用物资留下的痕迹。

“请大家按顺序上车,注意脚下。”刘树义的副官转身对众人嘱咐道。

在他的指挥下,人们开始有序登车。

刘树德在老伴吴秀婷的搀扶下,率先踏上铁制的台阶。

他虽然年事已高,但步伐依然稳健,他伸手摸了摸车厢门框,感慨道:“这铁家伙,比我们当年打仗时坐的运输车强多了。”

刘福来兄弟几个跟在父母身后,一边上车一边不住地打量车厢内部结构。

“这凳子虽然硬了点,但还挺结实。”刘福来用手按了按木板凳,满意地点点头。

年轻人们则对车厢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。

刘白杨指着车厢顶部的透气孔问:“青山哥,这些小洞是干什么用的?”

刘青山笑道:“这是透气用的。军列经常要长途运输,没有窗户,就得靠这些气孔通风。”

刘苍岩一上车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车厢尽头,扒着透气孔往外看。

“额能看到站台!”

他兴奋地大喊,“就是洞口太小了,看得不过瘾!要是再大点就更好了!”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