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可一家在村里休息了一晚上。
这一天也就是王明顺的葬礼,今天一家人都要去参加。
一早起来吃过早饭,并没有急着过去。
主要是不想太引人注目,倒是村里有很多人都去帮忙。
直到上午快十点钟的时候。
王文迪上门喊着一起过去,随后他们一行人前往当街的王明顺家。
因为一些习俗忌讳,丧事办的并不隆重。
甚至简化了很多。
从家一路走过来,王可成了最靓的仔,村里很多人都主动给他打招呼寒暄一下。
正所谓“伸手不打笑脸人,开口不骂送礼人”,人家主动示好就不可能当看不见,不然就显得自己眼高于顶、人品不行了。
等到了王明顺家,烟已经散出去两盒。
这时候,王壮、王辉、钱凯等人已经在门口等着了。
“哎,就等着你们来了,刚才远远地看见你们走走停停,可哥在村里太受欢迎了。”
王可开口道:“村里人碰到了打招呼,那不得和人说句话嘛!”
“小辉你们吊唁礼金随了吗?”
王壮摇头回应道:“没有呢,这不在等你们了吗,宇强的,刚才他爸来给随上了。”
这时,村支书王春辉一脸沉重的从院里走出来,刚到门口就看到了王可一家人。
“哦,小可来了啊,听说你昨天到家的。”
“嗯,我昨天下午回来的,六点回的村里,春辉大爷,今天准备的怎么样了,顺子家里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?”
王春辉叹了一口气,一脸的无奈和心酸。
“唉,一切都准备好了,而且这种情况也不是啥好事,早点让小顺入土为安吧,活着的人还要接着生活呀。”
谁摊上这种悲惨的事都会受不了。
早点下葬,早点结束,也让不幸的事早点过去,人不可能一直活在悲痛之中。
随着时间慢慢流逝,王应勇夫妇内心的伤口总会有一个愈合的过程。
王爸点头表示道:“是啊,发生的伤心事也要咬着牙面对,下面还有一个小的要抚养长大,好好一个家不能散了。”
几人说话的时间,周围又聚集过来一些人纷纷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想法。
有的同情,有的惋惜,有的义愤填膺……
听着有的人嘴上不着调,越来越离谱,王可不敢再待下去了。
于是找理由说去随礼,然后和王文迪等人一起进了院里。
其他发小吊唁随礼都是一千块钱。
最后轮到王可,他一个信封里装了一万块钱,算是自己的一点心意。
“我的不用点了,也写一千块钱吧。”
问事的村里人当然也认识王可,接过信封就感觉里面有厚厚的一沓钱。
“哦,小可啊,行,那你的就不点了,后面让主家自己点吧。”
说完就在信封上写下王可的名字。
而旁边的人见状也知道信封里的钱不会少,少说也得大几千或者一万块钱。
不少人心中暗想:有钱人就是出手大方。
王可随完礼,从兜里掏出烟给周围的人让了一下,抽烟的人就接着,不抽烟的人就笑着婉拒了。
寒暄了几句之后,便跟人打招呼前往灵堂。
王辉没有马上跟上去,而是来到自己父亲面前。
“爸,你这根烟给我吧,我用一盒玉溪跟你换,一根换一盒,你赚大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