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本站设为首页
收藏湖湘文学

湖湘文学

首页 书架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天可汗,从留学瓦剌开始 > 第270章 大明第一张照片

第270章 大明第一张照片(1 / 2)

“得快点,这感光板不能干,一干就没用了。”

朱祁镇小心翼翼地把感光板从溶液里捞出来,用竹夹夹着,送进暗箱后面的卡槽里。

暗箱前的圆孔还没打开,得在暗处装板,不然光一照,板就废了。老陈赶紧关上门,只留个小油灯,昏黄的光里,朱祁镇把感光板卡紧,又调整了暗箱前的圆孔大小:孔大进光多,成像快,但容易模糊;孔小成像清,却要等更久。

“开孔!”

朱祁镇喊了一声,老陈赶紧把暗箱前的挡板拉开。阳光从圆孔钻进去,落在感光板上,暗箱里静得能听见呼吸声,阿桂攥着拳头,眼睛盯着暗箱,连大气都不敢喘。过了约莫一刻钟,朱祁镇喊:“关孔!” 老陈赶紧把挡板推回去。

接下来是显影。朱祁镇早就配好了显影液。用铁盐溶在水里,阿桂把感光板从暗箱里取出来,放进显影液里。

没一会儿,淡褐色的玻璃上渐渐显出了影子。

“出来了!真出来了!” 老陈工激动地喊,差点碰翻了显影液。

最后一步是定影。

朱祁镇把显影后的感光板放进另一个陶碗 —— 里面是用硫代硫酸钠配的定影液。感光板在里面泡了半个时辰,影子渐渐固定下来,不再怕光。

阿桂把玻璃片捞出来,放在通风处晾干,阳光照在上面,窗外风光清晰可见,连海雾的朦胧感都留了下来。

“这物件叫相机。” 朱祁镇拿着晾干的玻璃照片,“能把眼前的东西原样记下来,比画工画得快,还准。”

老陈捧着玻璃片,手指轻轻碰了碰,生怕碰坏了:“陛下,这要是给船队用,走到哪拍到哪,海图都能画得更准了!”

“要是拍敌人的营地,就能知道他们有多少人、多少帐篷,比探子报的还清楚!”

接下来的几日,朱祁镇又让工匠做了几个相机,还继续改进了镜头。

这样,成像更清晰,曝光时间也短了一半。

他们在码头拍了船队,在营地拍了士兵,甚至拍了海防的城墙,每张照片都清清楚楚,连城墙上的砖缝都能看见。

唯一的缺点,就是曝光时间稍微长一点点。

……

没过多久,远在京师的朱祁钰,也收到了朱祁镇的最新成果。

当然,仍旧是“罗马使团”。

文华殿的窗棂漏进初秋的阳光,午门的铜狮还沾着晨露,一队“罗马使团”从金水桥缓缓走入。

使者穿着异域长袍,腰间系着铜扣带,身后跟着一队抬着大箱的随从。

第二次进贡,他们脚步稳健,轻车熟路。

使者手中拿着袁彬伪造的国书,字里行间满是 “仰慕大明,特献奇珍” 的客套话。

朱祁钰翻着兵仗局的火器账册,在文华殿接见了他们。

穿着紫袍的使者进来后,捧着国书,鞠躬行礼,用生硬的汉话说:“我主闻大明圣君整军强国,特选国中奇物,献与陛下……”

随从们打开大箱,朱祁钰的目光,被一个楠木暗箱吸引。

箱子上刻着细密的花纹,打开后里面铺着绒布,放着铜制零件、玻璃片,还有几瓶深色药水。“此乃留影之器。”

使者按朱祁镇教的话说。

“能将景物原样记下,如镜中显影,永不褪色。”

他拿出一张提前拍好的海防码头照片,交给太监。

“陛下请看,这是我国君士坦丁堡金角湾港,影片上的船只、人影清晰得很,连海浪的纹路都能看见。”

“贵国港口、舰船,果然不同凡响!”

朱祁钰伸手拿起影片,眼里满是疑惑: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