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正才细细咀嚼着花旗国这个国名,回想着彭刚所著写的《美利坚志略》中关于花旗国的内容,仔细思忖片刻后,唐正才向阿林叔卖弄自己的知识,彰显自己虽然是从内陆的湖湘来的,但对洋人的情况并非一无所知。
花旗国?
可是立国不足八十载,开国太祖为华盛顿,曾为英吉利藩属国的美洲大国?
彭刚在汉阳、武昌时曾写过三本关于西洋国家的志略,介绍了英吉利、法兰西、美利坚三个西洋国家。
连同在湘南时所著写的《沙俄志略》,彭刚目前著有四本志略,基本上将在华活动频繁的主要欧美国家给介绍了一遍。
作为北殿中的高级知识分子,唐正才不仅看过彭刚的四本志略,还有一整套彭刚亲自赠送的西洋四国志略书。
唐掌柜博闻广识,在下甚是钦佩。
阿林叔微微一愣,很快恢复如常。
上海和洋人做生意的行商,恐怕对花旗国的了解都没唐掌柜多。
阿林叔全名陈阿林,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,曾在美利坚传教士于厦门厅开办的学堂打过杂、做过事,接受过一些西式教育,会说一些英语。
陈阿林也是在教会学堂干过才知道些许关于花旗国的事情,事实上和洋人常打交道的苏、浙、闽商人都对西洋国家知之甚少。
粤海关的广州十三行行商由于开埠之前便累代与洋商打交道,了解得会更多更详细一些。
唐正才自湖湘而来,对花旗国拥有如此之深的了解,陈阿林诧异之余又喜又忧。
喜的是唐正才是做足了功课来做这笔军火生意的,这笔买卖谈成的成功率很高。
忧的是唐正才,也可说是唐正才身后的大金主,于海外之事并非一无所知,没江宁城里的那两个满洲鞑子那么好忽悠,将一支只值三两,不知道多少手的破洋枪三四十两给卖出去,利润空间恐怕不大。
阿林叔过誉了。
唐正才淡淡地说道。
见面地点由旗昌洋行的史密斯先生定,唐掌柜可有异议?
若没有异议,我便去旗昌洋行联系史密斯先生。
陈阿林问道。
静候阿林叔佳音。
唐正才朝阿林叔拱手致谢。
目送陈阿林离开,唐正才此行的伴当,他的侄子唐宇豪有些担心:洋人担心迁怒满清,洋行又与满清有染,叔,见面的地方由洋人定,我担心其中有诈,洋人心怀不轨。
洋人逐利犹如苍蝇见血,殿下在书里也说过同样的话,阿林叔会诓骗咱们,殿下难道还会诓骗咱们。
唐正才成竹在胸道。
东王他们攻打江宁满城时,缴获了大量洋枪洋炮,你觉得江宁满城的八旗兵手里头使的洋枪、洋炮是从哪里来的?
唐正才到天京的时候,太平军主力已经清除了满城。
虽说唐正才来迟一步,满城内的满人基本上被杨秀清他们清理干净了,唐正才只知道太平军主力在江宁满城一战中缴获了大量洋枪、洋炮,并不知晓这些洋枪、洋炮的具体采购价格。
但满城旗人采购这批军火是保命应急之用,售卖军火给他们的洋人免不得要狮子大开口,洋人当初售卖到江宁满城的那批军火利润肯定高的吓人。
洋人重利,利润如此丰厚的买卖肯定不会甘心只做一次。
叔的意思是天京已为我天军所据,上海的洋人有很多军火砸在手里了?
经唐正才这么一点,唐宇豪想豁然开朗。
这么说我们这些天在黄浦江上看到的那些冒着黑烟的洋船上,很可能装载的是洋人没能卖出去的军火?
孺子可教,这趟没白带你出来。
唐正才满意地点点头说道,眼下清廷江南局势糜烂,天国如日中天,洋人鬼精的很,你我都是天国的人,洋人还不敢拿咱们怎么样。
喝完茶,唐正才携唐宇豪和另外两个伴当在外滩的英吉利租界逛了一番。
法兰西租界和美利坚租界新辟不久,两地都荒凉的很,只有零星的小码头和几处商馆、洋楼。
唯有外滩的英吉利租界,因为开辟的早,较为繁华,与繁华相伴的是混乱。
英租界的混乱首先体现在人流上,江南地区的有钱人开始疯狂地转移财产,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黄埔江畔这片看似平静的飞地——租界。
从西北方向逃难而来的士绅、地主、商人携家带口,用小车推着全部细软,蜂拥入城。
他们带来的不仅有从地窖里搬出来的金银细软,还有被他们无限放大的恐怖故事,比如说长毛已经打到了苏州,城内藏有长毛的奸细。
这些添油加醋的传言加剧了本地的恐慌。
恐慌情绪的蔓延使得租界内的社会秩序濒临崩溃,盗窃、抢劫案件频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