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本站设为首页
收藏湖湘文学

湖湘文学

首页 书架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风起明末 > 第五百零三章:姜瓖

第五百零三章:姜瓖(1 / 3)

济宁之战。

黄台吉暴死于阵中,使得正黄旗陷入崩溃。

内大臣遏必隆、锡翰、布延、塔瞻等一众清廷高官,皆在混乱的厮杀中阵亡,或力战而亡,或毙于流铳,无一幸免。

正黄旗固山额真拜音图背负着黄台吉尸身,集结残存着的护军营甲骑试图杀出一条血路。

这支最后的精锐拼死冲杀,一度突破数层包围,但最终仍被及时反应过来的河南镇兵马重重围困。

拜音图身中三铳,被五创,力战而亡,随同护军甲骑皆死

死时拜音图仍然用身体遮盖着黄台吉,想要尽可能的保全黄台吉的尸身完整。

豪格领亲从一路北逃,渡河北走,于府河以北遇漠南蒙古骑众,为乱箭所杀。

济尔哈朗眼见大势已去,心灰意冷,自刎而死。

亲从负济尔哈朗尸首北奔,亦为漠南蒙古所截,尽死。

济宁之战,清军以兵十四万,满蒙八旗之主力,惨败于府河之南。

满蒙八旗固山额真十六人,于乱军之中被杀者有十人,俘虏者有四人。

其中蒙古八旗三人,满洲八旗一人。

除去两白旗成功逃离,余众六旗战兵皆未走脱。

清军三顺王,尚可喜于逃亡路上被漠南蒙古截杀,中乱箭而死。

耿仲明为靖南军所围,被乱铳射杀。

孔有德在逃亡之时,领兵杀退了截击的漠南蒙古,侥幸逃到了府河南岸,却没有能够成功渡河,待到靖南军大军完成合围之后,无奈只能随同大军投降。

佐领及以上将校被俘者达一百二十余人。

清军大部分的俘虏被解除了军械之后,关押于济宁的东郊几处营地之中。

俘虏的将校则是带在军中,被一路押解着到了京师的郊外。

陈望并没有意外三军的请命。

因为这本就是他在他的授意之下,由训导司主导,各镇下宣讲官执行在三军之中发起的请命。

从汉中起兵以来,无论是招募的新兵,还是整编的旧军,都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的思想整合。

首先是在整编或者新训的队伍之中,由宣讲官主导诉苦大会作为新兵的引导,让普通的士兵们打下感情的基础。

相似的苦难经历,能够消弭了彼此间的地域出身隔阂,

共同的凄苦遭遇,能够成为了凝聚他们的最初纽带,也为后续的整训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基础。

而后在整训的期间再宣讲,为什么会如此,将其原因归咎到天灾和兵祸之上。

天灾之所以影响深远,兵祸之所以久弥不消的原因,则是因为腐朽的朝廷与虎视眈眈的清军。

个人的苦难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源于这动荡不公的乱世。

最后便是让众人明确,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战,明确家国与个人之间的联系。

他们当兵从军,不仅仅是为了吃粮饱腹,而是为了终结这绵延不绝的苦难轮回。

当每个士兵紧握的刀枪被赋与再造太平的意义之时,一切也都随之而改变。

当然。

这一切的一切,也都是在足额足饷,后事无忧的条件之下。

毕竟,口号喊得再如何的响亮,无法落到实际终究也只不过只是空谈。

当新兵捧着第一个季度的饷银寄回家书时,当负伤回乡的军兵看着官府分给自己的田契时,当在战场上阵亡的军兵家眷得到了优养之后。

他们才会真正相信那太平盛世的承诺不只是空中楼阁。

正是因为如此,才让士兵们愿意为篝火旁许下的誓言血战到底,这也是为什么如今靖南军之所以强盛的原因,真正区别于这个时代其余旧军的根本。

读书能够使人明理,而靖南军之所以在军中开展的识字班的重要原因。

“既是万众之所望,便依万众之所请。”

陈望轻敲案桌,目光森然。

“三日之后,午门献俘。”

“一众俘虏皆缚送阙下,使万民观刑。”

“弃尸稿街,传首天下……”

杀鸡儆猴,永远是最有效的手段。

陈望要用这一次的献俘,挟济宁大胜之威,再度给漠南蒙古施压。

让万民与诸镇营兵观礼,则是籍雪家国之大恨,激起其同仇敌忾的心绪,重新建立起上国皇朝的威严。

同时午门献俘,也是要将济宁之战的功绩彻底的昭示天下。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