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纺厂的大门口,刘主席亲自出来接货,脸上的肉笑成了一团。
“小李同志!你们可真是及时雨啊!”
五百瓶橘子味汽水,码在三轮车上,每一瓶都冒着凉气,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诱人。
工人们围了上来,指指点点。
“这就是那个比国营还好喝的汽水?”
“听说劲儿特别足!”
李子明和赵大刚把一箱箱汽水往下搬,汗水很快就湿透了后背。
刘主席当场结清了尾款,厚厚一沓大团结,塞到李子明手里。
“合作愉快!”
回去的路上,赵大刚蹬着三轮车,嘴巴咧到了耳朵根。
“明哥,发了,咱们发了!”
李子明捏着那沓钱,心里却不像赵大刚那么轻松。
他知道,这只是开始。
院子里,苏小婉和张援朝已经把东西都收拾干净,那台修好的机器被擦得锃亮,像个功臣。
“回来了!”
苏小婉迎上来,递过毛巾。
赵大刚把钱往桌子上一拍,豪气干云:“嫂子,数钱!”
张援朝叼着烟,看着那堆钱,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。
前几天的绝望,好像一场梦。
苏小婉一张一张地数着,手指都有些发抖。
“一共……六十块。”
加上之前的预付款,这一单,他们赚了六十。
这几乎是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。
“今晚,吃顿好的!”赵大刚一挥手,“我请客!下馆子!”
“下什么馆子,”苏小婉把钱小心翼翼地收好,“家里什么都有,我给你们做。”
她的脸上,是许久未见的,发自内心的光彩。
李子明看着这一幕,心里的石头,总算落下了一半。
就在院子里气氛最热烈的时候,巷子口传来一阵汽车引擎声。
声音由远及近,最后停在了他们的院门口。
这年头,能开上汽车的,可都是大人物。
赵大刚好奇地探出头去。
一辆黑色的上海牌轿车,锃光瓦亮,停在他们这破旧的院子外,显得格格不入。
车门打开,先下来一个穿着白衬衫的年轻人,他小跑着到后门,拉开车门。
一只擦得一尘不染的皮鞋,踩在了满是尘土的地面上。
接着,一个五十岁上下的胖子,挺着个大肚子,从车里钻了出来。
他穿着一身得体的干部装,梳着油亮的背头,手里还夹着个公文包。
赵大刚愣住了。
李子明也站了起来,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。
来人他认识。
不,应该说,整个海城想做饮料生意的,都认识这张脸。
国营海城汽水厂厂长,马国良。
马厂长笑呵呵地走了进来,白衬衫跟在后面。
他扫了一眼院子里的景象,那台简陋的碳酸化机,堆在墙角的空瓶子,还有空气中没散尽的橘子香精味。
“呵呵,这地方可真热闹啊。”
他的声音洪亮,带着一股久居上位的气势。
张援朝看到他,手里的烟都忘了抽,脸色微微变了。
“马……马厂长?您怎么来了?”
马国良像是才看到张援朝,故作惊讶:“哎呦,老张,你也在啊?我听说你不是病退了吗?怎么,在这儿发挥余热呢?”
话里有话,刺得人难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