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十倍?”
“不止。”李子明收回文件,折好,小心放进内侧口袋。“我们要在海城,建一个谁也烧不掉的汽水厂。”
当天晚上,李子明家里的饭桌被清理干净。苏小婉端上最后一盘菜,没有坐下,而是安静地站在一旁。
桌子中央铺开了一张巨大的草稿纸,是几张报纸粘起来的。李子明拿着一支铅笔,在上面画着方块和线条。
赵大刚和张援朝一左一右,探着身子,全神贯注。
“这里。”李子明用铅笔头敲了敲纸面上的一个大方框。“这是市里批给我们的地,就在城东工业区。我们要建的,不是作坊,是厂房。钢筋水泥的,三层楼高。”
他又画了一个小点的方框,连着大方框。
“这里,是仓库。要足够大,能放下我们三个月的白糖和瓶子。以后谁也别想再卡我们的脖子。”
赵大刚的手指在那个代表仓库的方框上摸了摸,重重点了一下头。
“然后是这里。”李子明在厂房内部画了一条长长的传送带。“一条全新的生产线。从洗瓶子,到灌装,再到压盖子,贴标签,全部要机器来做。我们不能再靠人力一瓶一瓶地灌了。”
“全自动的?”张援朝的身体前倾,几乎要趴到桌子上。
“对,全自动的。”李子
明肯定地回答。“一天,我们的目标产量要达到五万瓶。”
“五万瓶!”赵大刚倒抽一口气。他们之前累死累活,一天也就几千瓶。
李子明没有理会他的惊愕,铅笔继续移动,在厂房的另一侧画了一个独立的区域。
“这里,最重要的地方。”他看着张援朝。“张师傅,这是你的地盘。一个独立的实验室。里面要有玻璃仪器,有恒温设备,有从上海买来的分析天平。你可以专心研究你的配方,开发新的产品。以后我们的峰牌汽水,不止有橙子味和金典1984,还要有苹果味,柠檬味,甚至还有……”
李子明停顿了一下。
“我们还要做自己的可乐。”
整个房间里安静下来,只剩下铅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。
赵大刚和张援朝都愣住了,他们被李子明描绘的景象冲击得说不出话。那不是一个工厂,那是一个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王国。
“老李……你……”赵大刚的嘴唇哆嗦着,他想说点什么,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词。
张援朝的眼眶红了。他一辈子都在跟锅炉、管道打交道,别人叫他师傅,是尊敬他的手艺。但从没有人说过要给他一个实验室,让他去搞研究。
“这……这一切,得花多少钱?”张援朝的声音带着颤抖。
“五十万,够吗?”赵大刚终于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。“一条自动生产线,我听说,从国外进口的,一台就要几十万。我们去哪里弄?”
兴奋的潮水退去,冰冷的现实浮了上来。
钱不够。
技术从哪里来?
这是两个最直接的挑战。
“你说得对,五十万不够买一条德国生产线。”李子明放下铅笔,表情没有变化。“但谁说我们所有的东西都要买新的?”
他看着赵大刚。
“马国良倒了,国营海城汽水厂现在群龙无首。那个厂子,我去过。里面有一半的设备都在闲置,落满了灰尘。他们的锅炉,比我们的大的多。他们的传送带,虽然旧了点,但修一修就能用。还有他们的洗瓶机,虽然是半自动的,也比我们用手刷要快。”